看了涂翠珊在北歐四季分享在芬蘭找工作的經歷,突然很有感觸,也來寫寫自己在國外求職的歷程。
人生很奇妙,妳永遠想不到會去學習餐廳擺盤和調酒的技巧。
當年去澳洲念書,因為經費不夠,我開始到處打工。有四年市調和三年行銷經驗的我覺得求職應該不難。但是我錯了……
我從最熟悉的市調問卷開始,和一堆當地學生一起面試,面試官說的話很快,我有些聽不懂,雖然是做問卷,但還是要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和口語,我這個外國人一問三不通,自然無法與澳洲人比,很快我就被淘汰。
然後我決定從最多職缺的服務業下手。我在履歷表上載明在台灣做過服務生的工作,實際上壓根沒有經驗。
有一天,機會來了。有個臨時工的機會去餐廳端盤子,我就硬著頭皮上場開始端三個盤子,盡量走得很慢深怕打翻東西,但又要假裝自己是個老手。
服務的場所從球場到頒獎典禮或是婚禮都有。最累的當屬結婚典禮,因為餐點的份量大,通常是一般菜色的兩到三倍,拿起來也就十分吃力,加上活動的時間很長,比一般的餐廳耗上更多體力。我曾經在現場打破一個盤子,心臟差點沒有跳出來,還好老闆並沒有索賠。就這樣混了好幾個月,端盤子的功夫算是進步不少。
當然,運氣不會永遠這麼好。有一次,我去一個同性戀的活動派對打工,主管分配我做收銀員。這下子慘了,我完全聽不懂客人要點的酒類飲料名字,這就好像不抽菸的人搞不清楚香菸有哪些牌子一樣,更別說是英文。
客戶立馬發現我不了解他的意思:「This girl is hopeless. 」(這女孩沒救了。)好在,沒多久小主管請別的同事來代替我的位子,我轉而去做簡單的送餐點工作。
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我會敢作這些看來很需要技巧的工作呢?我的想法很簡單,每個人都有第一次,大不了就是被發現我是菜鳥,然後被趕出來,反正我賺到時薪和經驗,一回生兩回熟,總是要去嘗試才有機會。在這中間我邊做邊學,拿了兩張服務業的證照,包含如何煮咖啡、服務生規範等等。世界上最離譜的事就是每天都做同樣的事但卻期待不同的結果。所以當公司問我可以做甚麼,我回答,全部都可以!
三個月後,我被安排到一個bar tender酒保的工作。接這個工作之前,我‧從.來.沒.有喝過一滴酒。
這是一個二十歲女孩生日雞尾酒派對,主人請來兩百個客人,兩個廚師,十個服務生,一個DJ,還有兩個最重要的bar tender負責調酒,而我是其中一位。
看到menu上面的雞尾酒名字,我完全不知道這是甚麼東西。這下子該怎麼辦呢?
好在另一位夥伴有六年的經驗,立刻跟我說這十種雞尾酒的組合,我拿著筆記本寫下每一種的調配量,還有需要用手搖的或果汁機的。提前一小時到現場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,接著,派對開始了。
整個活動從六點進行到晚上十點半,因為動作慢,百分之三十的雞尾酒是我調的,另一個女孩很罩我,在我每一杯飲料出去之前都double check。
晚上十一點,客人散的差不多,突然男主人把我叫過去。我的心撲通撲通地狂跳,心想,我要挨罵了吧?
沒想到,主人掏出五十元澳幣(大約新台幣一千元)給我:「You did a great job! 」我忍不住哈哈大笑,邊笑邊回答:「This is a piece of cake. 」(這真是小事一件。)
幾年後,我請完兩年育嬰假準備重返職場,沒想到在澳洲的那一股傻勁又再度派上用場。
為了要兼顧小孩,我開始找住家附近的職缺。我放棄原來熟悉的行銷企劃與網路廣告的領域,只因為這些每天的交通時間都要耗上接近三個小時,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陪孩子。找了幾個月,學姊忍不住潑我冷水:距離怎麼會是一個問題呢?重點應該是妳要喜歡這個工作。妳這麼挑會永遠找不到!
正當我覺得陷入困境時,機會再度來敲門。
這是一個有線電視的業務工作,推廣第四台網路和監視器給普羅大眾,要去社區找總幹事和保全打交道。重點是距離住家只有四個紅綠燈,連走路都會到。我對於這個行業完全是個門外漢,但是非常感謝王總和經理和人資處提供了我想要的條件,然後我又像在澳洲打工一樣,從頭開始學習。
儘管,前半年為了跟上大家的腳步真的非常辛苦,每天幾乎都在加班,常常半夜睡不著,想著業績應該要如何達成,但隨著時間過去,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工作。因為這是一個結合行銷、廣告、業務的工作,妳必須要強打自己的品牌,讓客戶在第一時間就指名找妳。B to C在於以量取勝,認識的人越來越多,學習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寬廣。
謹以此篇文章獻給在國內外找工作的人們。其實,你需要的只是一個「機會」,去做就對了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