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兩個孩子約定,只要期中期末考每一科都90分以上,就可以獲得100元獎金。
結果小超人上次期末考以及這次期中考,不巧都有一科考了89分……
其他的四科每一科都有95分以上!所以小超人要求,應該要至少給個80元。
他把獎金規則當成數學題,總共考五科,每科90分可以拿一百元,所以一科達標可以拿20元。
我搖頭。
於是上網問了朋友們意見。
如果你們是我
1.堅持原則,少1分就是沒有錢。
2.好像有點可憐,給個同情的50元。
3.其他
結果大家都一面倒的選擇了第一個選項。因為這是原則問題。
我和學校老師討論了之後,做了這樣的決定:給小超人50元。
這個看似破壞原則的做法,其實是有原因的。
的確,「說到做到」是家長教孩子的最基本教養條件。但這個前提是小孩必須要擁有「正常」的身心。
從去年開始,我便發現,小超人的自信心不足,很多事其實容易半途而廢。比如游泳,學了幾堂課不想學;比方直排輪,被老師念了一下就想回家。
因此加強他的信心讓他成為一個強壯的人,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
沒錯,我當然也可以拍拍他的頭說:「沒關係,下次努力還有100元!」
但根據我對他的了解,他的反應大概會是這樣:既然少一分就拿不到獎金,那就乾脆放棄好了!
接著,我跟他一起訂正了89分的考卷,確認他對於上面的知識都會了。
然後,我跟他說:「以後的高中大學考試,少一分可能就是沒有上榜;社會上的考試,少一分就是沒有過。世界就是這麼現實。但是媽媽知道你很努力,這次給你一個練習的機會,50元當成是給你的鼓勵,希望你繼續加油。媽媽永遠都會支持你。」
我抱著他說:「媽媽不會因為你考高分才喜歡你;媽媽愛你,是因為你就是你。」
小超人點頭,好像懂了。
他了解獎金並不是目的,知識可以幫助他的生活,解決問題,這才是尋求高分的重點。
我也鼓勵他去教導其他孩子,比方小龍弟弟。這樣能讓他更進一步融會貫通自己學到的知識,提升學習成就。
等到小超人成為一個很有自信的人,我會再去嚴格的要求他,期待他可以出類拔萃。